雅典学派

欢迎你们,新同学。时光让人相遇。在你们正式进入我的课堂之前,我想通过教学网站和你们说几句话。

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不仅易学易用(当然,要想提出定律,有发明创造,成为像牛顿和爱迪生那样的人物,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过程)而且易于检验,即学即用,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学了机械运动的原理,马上就可以用来制造汽车),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哲学和现实生活离得远,在短期之内又很难检验(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称之为“缓慢的效用”),借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段话来说明:“当我们放弃这种知识或不去追问这种问题时,一切依旧如其所是的那样,没有这些问题,我们依旧通过我们的考试,甚至成绩会更好。而另一方面,当我们追问这种问题时,我们也不会一夜之间变得比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或历史学家,比法学家或医生更好。”(《物的追问》,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所以人们觉得哲学没有用,是虚无缥缈的空谈(platonic),即使不否定其用,也敬而远之。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倡导人文主义,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制造舆论。在18世纪,狄德罗、爱尔维修等人掀起的哲学革命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前导,在19世纪,康德、黑格尔等人掀起的哲学革命也为德国封建专制政府的崩溃作了前导。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和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在我国,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突破了“左”倾错误,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没有这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启蒙运动,中国共产党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思想路线,中国的改革开放无从谈起。在当今我国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又发挥着现实指导作用。哲学对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的变化缓慢,但一旦深入人心,将会影响广泛、深远,不亚于一场科技革命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变化。

哲学对个人也有很大的作用。第一,哲学研究对象最广泛,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比如它要谈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时间和空间的本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等),哲学可以促使人思考抽象的理论问题,帮助人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第二,正是由于哲学研究跨学科的特点(哲学是最大的横断学科),哲学对各种工作都有指导作用,同时哲学还要谈人和动物的本质差别、人和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我们理解人的作用和意义也有启发作用。爱因斯坦在《自述》中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1838—1916)排斥原子论,在普朗克根据辐射定律对分子的大小进行了测定之后,他才相信原子的真实性。为什么这样固执?那是因为马赫持实证论的观点。“这是一个有趣的例子,它表明即使是有勇敢精神和敏锐本能的学者,也可以因为哲学上的偏见而妨碍他们对事实作出正确解释。”(《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4页)黑格尔说:“人的目光过于执着于世俗事物了,以至于必须花费同样大的气力使它高举于尘世之上。”(《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5页)海德格尔说:“如果我们没有看到高压线上的警戒牌并触摸了金属线,我们就会被电死,但如果我们不理会‘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则什么都不会发生……尽管如此,有朝一日——或许50年或者100年后——仍然会发生某种事情。”(同上,第48—49页)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指出,哲学家们寻求作为一个整体的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关心身边的俗事,遭到世人的嘲笑,但一旦哲学家们拉着其他人向上飞升,问他们公正和幸福问题,形势就会发生扭转。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将哲学视为非实用的最高智慧。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谁不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谁不知道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还用学吗?何况我们在中学已经学过了。”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黑格尔说:“在所有的科学、艺术、技术和手艺方面,人们都确信,要想掌握它们,必需经过学习锻炼等等多方努力。在哲学方面,情况却与此相反,现在似乎流行着一种偏见,以为每个人虽然都生有眼睛和手指,但当他获得皮革和工具的时候并不因为有了眼和手就能制造皮鞋,反倒以为每个人都能直接进行哲学思维并对哲学作出判断,因为他在他天生的理性已经具有了哲学判断的标准,仿佛他不是在他自己的脚上同样已经具有了鞋的标准似的。”(同上,第46页)我们不用上学,就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为什么还要学天文学呢?我们不用上学,就知道水有浮力,为什么还要学物理学呢?我们不用上学,就知道人有五脏六腑,为什么还要学生理学呢?其中的道理就在于各门学科都是许多代人研究成果的精华,专门学习它们,不仅可以拓展你的视野,而且使你从单个人的经验层次上升到普遍的理论层次,系统、深入地掌握关于对象的知识。罗素在《哲学问题》中说:“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通常不可能知道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是真确的,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33页)他认为,哲学所考虑的对象是重大的,哲学思考可以使人摆脱个人那些狭隘的打算,了解所熟悉的事物中那不熟悉的一面。

我查看了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发现其中的哲学部分讲了很多内容,但也发现很多内容也没讲到,比如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事物发展的动力等,尤其是历史观内容极少,社会有机体、社会生活的本质、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全面发展等都未涉及,而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从人的大脑发育的特点来看,中学哲学课应当取消)。

特里尔马克思主题展

当然,有用的东西并不一定要学。哲学在中国(台、港、澳地区除外)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中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带有中国特色。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学哲学有用,可是为什么偏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呢?我认为,除了要从中国国情这个角度来理解外,还要同时考虑到如下几点: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穷尽真理,但和其他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最强的,直到今天并没有过时,即使已经过时了,作为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成果,也有学习的必要,如果一个人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而只能学一种哲学的话,那么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好的选择;第二,要你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意味着禁止你学习中国和西方哲学,图书馆有这方面的书,学校有这方面的选修课,互联网上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第三,了解(理解)同时是信仰和不信仰的基础,但不直接等同于信仰或不信仰,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希望你了解(理解)它,绝没有强迫(至多是希望)你信仰它的意思。

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作为教师,我希望所有的同学都来听我的课,不仅认真听讲,而且认真记笔记,勤于思考。一个人形成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非一日之功,需要有知识和经验的漫长积累。我不期望你们一个学期就能确立,但如果你们因为上我的课,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一点知识,增添了一点兴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一些新的体会,那就证明我的工作是有价值的,我会感到无比的宽慰。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的理解是:爱师基于爱真理。欢迎同学们监督教学过程,并且提出好意见。

(注:为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而写)

题图:拉斐尔1509—1511作于梵蒂冈教皇宫,
以古希腊哲学为素材,体现了自由争鸣的盛景。
来源:www.museivaticani.va。
中图:2018年特里尔举办的马克思主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