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学校网络教学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自从互联网来到我国,我国的网络教学从无到有,一直处于发展过程之中,然而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仍有很多差距。高等学校是网络教学的主战场,本文以我国高等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为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远程教育工程的要求,国家于1999年投资建设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有1000多所高校接入该网。以该网作为基础,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一种全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普及程度高,既有针对本校的、以辅助形式存在的网络教学,也有针对社会的、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网络教学,资源类型主要有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等。但随着校园网的不断升级(从2005年开始纷纷升级到万兆以太网),网络教学的物质基础更新较快,内容建设却相对落后了。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还处在对网络浅层次利用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就辅助形式的网络教学而言,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要分工协作,相辅相成。比如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到网上进一步辅导并供进一步讨论,用网络特有的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讲解已经讲过的内容,提供一些相关资源或资源导航等,但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多数做得过于简单,将课堂上讲的内容照搬到网上,只不过换了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就一门课程而言,内容贫乏,甚至只有简单的课件,没有发挥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作用。

2. 普遍缺乏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等人创建了一项新的课程计划,即WebQuest。它采用基于网络的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包括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6大模块(步骤),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起组织与指导作用。其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讨论是一个主要环节。澳大利亚艾迪斯·卡温大学(Edith Cowan University)也开发了一套教学系统,即RONSUB,这是专门用于管理和协调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环境。该系统可以把学习某门课程的学生分成讨论小组。各小组通过搜索资源,加以整理,自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在信息公报栏贴出供教师和其他小组阅评。WebQuest和RONSUB能够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互动特性,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动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中,一般没有相应的论坛、聊天室等互动空间,即使有,也只限于发布、回收作业,缺乏以任务和问题为中心、以协作学习为基础的精心设计。

3. 网络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但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相互限制过多,没有建立共享机制,应面向其他高校,甚至是全社会,让那些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受益。可以无偿对外开放,也可以先借鉴中国知网的做法,采取收费制。在这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走在前列,它从2002年开始在Hewlett基金会的资助下创建网络开放课件(OpenCourseware,简称OCW)工程,旨在让本院所有课程资料公布于网上,免费供任何教学人员和学习者使用,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营造一个全球性的教学社区。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Hewlett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http://www.core.org.cn)成立,它建立了镜像网站(http://www.ocw.cn),引进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放式课件,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一个长远的项目,有赖各高校的支持和参与,目前会员还只有20多个。

4. 就整个学校而言,网络教学不系统,只有少数课程上了网,主要是限定在精品课程。我国高校正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这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偏管轻教,主要用于教务管理,用于发通知,供学生选课、查分、续借书等。

5. 网络课程和资源建设缺乏标准,而且相脱节,不利于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降低教育成本。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学术)组织致力于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IMS(I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美国大学校际交流委员会教学管理系统)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美国在线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DC(Dublin Core,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规范)。2000年,我国教育部发布《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把教学资源建设分为4个层次: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分四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2001年教育部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2002年更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并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http://www.celtsc.edu.cn),授权承担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的推广工作,所负责的领域从原有的远程教育技术扩展到整个教育信息化技术领域。该委员会结合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个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它包括指导性标准、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共5类标准。我国颁布的这两个标准还只是一个初步、宽泛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按这两个标准来规范网络教学行为的还不多。

6. 缺乏管理、维护。有人建,无人更新,多数是为教学评比、评估急就而成,评完后就长期无人过问,结果形式落后,内容陈旧,外部资源链接打不开,提问无人回复,讨论无人引导,网络教学成了摆设。

在上述情形下,本身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差的我国高校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不高,他们热衷于访问校外公众网,看新闻和娱乐。网络教学被冷落,收效甚微。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点:

1. 对网络教学的优势认识不足,甚至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实现了从手段到环境、内容、方法的质的变革,虽然有交流间接、不易管理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两种教学方式可以互补,合力提高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片面夸大网络教学的负面因素,在心理上予以排斥,固守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

2. 不懂相关技术,缺乏信息处理能力。开展网络教学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熟悉相关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费时费力,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虽然知道网络教学这种现代教学方式的长处,但知难而退,不愿接触,固守粉笔加黑板和易于准备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

3. 责任心不强,没能持之以恒。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但缺乏耐心,视网络教学为短期行为,想一劳永逸,只是偶尔为之,或者对网络教学的期望值过高,操之过急,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灰心丧气,中止不前。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 管理者和教师要提高网络教学的意识,把网络教学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构建一个包括所有课程的网络教学体系。在信息时代,包括网络教学在内的网络教育是大势所趋,是现代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其被动跟随,不如主动接受挑战。

2. 高校要搞好网络技术的普及工作。教师应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在网络技术上有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获得网络技术人员的帮助,但要开展结合自己的课程、体现个人风格的网络教学活动,必须亲自掌握一些网络课件制作、网站开发等信息技术。即使使用“4A网络教学平台”和 “天空教室”之类的傻瓜式网络教学软件,也需要基本的处理和应用文字、图片、声音、图像、动画素材的能力。

3. 教师要合理、深层次地利用网络技术,搞好网络教学的设计。和传统课堂教学一样,要取得好的效果,网络教学也需要教师狠下功夫,认真组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做好指导、监控工作。

总之,我国高校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先进做法,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为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贡献,为构建全民的、终身的网络教育体系做贡献。(袁一达)

[参考文献]
[1]居来提·沙比尔.高校网络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5,(8)上:30-34.
[2]尹睿,谢幼如.网络课程建设与实施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9)上:40-43.
[3]Beverly Abbey.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M].丁兴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教育信息化》(学术)2006年第21期